第九届学院奖最佳摄影奖提名作品VCR及简介
第九届“光影纪年——中国纪录片学院奖”共设置17个奖项,其中最佳摄影奖是历届学院奖的一个常设奖项。
技术与艺术相辅相成,精湛的技术运用会带来别致的艺术呈现,在纪录片领域更是如此。最佳摄影奖聚焦注重纪实跟踪拍摄, 影像具有真实性和文献价值,富有视觉表现力和人文意识的纪录片,旨在打破纪录片质感粗糙的刻板印象,表彰精细打磨的优秀作品。
最佳摄影奖
获奖作品
《三矿》
下面这段提名作品VCR由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,集合了本届学院奖获得最佳摄影奖提名的五部作品,CDRC君邀你一同欣赏!
《鹭世界》
在中国黄河中游湿地生态区,苍鹭妈妈“陆平”经过长达三十天的孵化后,小苍鹭“泽一”终于破壳而出。小“泽一”历经坎坷艰难,开启了充满挑战的一生,一则真实动人的生命故事也由此开始。
该片是首部真实记录苍鹭生活、生存的纪录片,也是中国首部全景声自然纪录片。拍摄团队从2015年开始踩点拍摄,前后历时五年。他们在悬崖峭壁上取景,挑战严寒酷暑,为了捕捉到精美的素材,有时一天工作超过15小时。
大气恢宏的影像呈现,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,自强不息的成长之路,该片无愧被影视专家誉为中国自然类纪录片的里程碑之作。“生命经历苦难,灵魂注定有光。”这些空灵、自由的物种在每一次展翅翱翔背后蕴藏的是生命的顽强,而这般满怀诚意的纪录片作品背后蕴藏的则是纪录的精神。
《航拍中国》(第二季)
在延续第一季东西南北中全方位布局的基础上,第二季选取浙江、四川、内蒙古、甘肃、广东、福建、江苏七个省区,聚焦中国大美自然景观和独特生活图景,彰显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,揭秘“中国奇迹”背后的创新动力,与世界分享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。
打破常规,创造非凡。摄制组采用无人机、载人机和轨道卫星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多层次的影像呈现。片中首次使用VR摄影机在平面影像上进行特效呈现;采用了一镜到底场景飞行拍摄手法;首次利用卫星采集数据,通过卫星影像辅以后期处理,用更为宏观、新奇的视野为观众呈现卫星视角下的美丽中国。
在以航拍为代表的高端技术加持下,影片以独一无二的空中视角俯瞰各大城市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景观,进一步打造出中国特色的航拍美学体系,让观众真正领略到天际遨游的畅快。
《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》
中国已知的植物有三万五千种,占世界植物的十分之一,这里是植物的天堂、文明的摇篮。从雅鲁藏布江峡谷的原始森林到中国茶树最古老的源头,再到非洲中部高原地区的青蒿素,该片用震撼而温暖的影像语言,呈现了21科28种中国植物的生命旅程。
133位摄影师遍访了中国27个省区市的93个地区以及英国、新西兰、印度、马达加斯加等7个国家的30多个地区,使用4K超高清摄影机、大型航拍无人机等设备,采用延时摄影、定格动画、显微摄影等多元拍摄方式,呈现出一幅完整的中国植物版图。
《三矿》
2017年,有着111年开采历史的阳煤集团三矿,煤炭资源采掘枯竭,进入闭井程序,六千多名矿工将面临转岗选择。宋永林、李海兵、张耀卿三位采煤队长,在闭井前的最后采掘中,带领工友们在井下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,面对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危难状况,他们必须迎难而上,努力完成生产任务。
摄制组历经两年半时间,先后四十多次深入井下,用极具视觉冲击力和镜头表现力的纪实跟踪拍摄,真实记录了这个曾经的“亚洲无烟煤生产第一大矿”的匆匆暮年时光。
该片将镜头聚焦煤炭生产第一线,用质朴无华却又生动有力的纪实镜头语言让人们看到井下500米深处的另一个世界,构成一本中国煤矿工人的写实相册,更留下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珍贵时代画像。
《极地追踪》
影片讲述了生态保护组织克服重重困难追踪盗猎团伙的真实故事,用原生态的生猛镜头语言记录下巡山队员们的真实生活和工作情景,并以此致敬所有为保护野生动物做出奉献的人,自然保护意识、人文关怀精神尽显。
摄影师连续三十多年在雪域高原拍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,亲身体会巡山队员艰苦卓绝的生活和他们的反盗猎行动。其中“野牦牛队”最后一次巡山的真相记录,更是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向公众披露。
更多精彩内容,请持续关注
微信公众号“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”
传送门:
纪录片学院奖 | 纪录的力量——百部纪录影像致敬伟大的新中国人民
监制:何苏六
主编:韩 飞
责编:吴禾昆 张嘉琪
编辑:陈朵儿